古代打仗,对方武将出城迎战单挑,为什么不直接用弓箭将其射翻?

古代打仗,对方武将出城迎战单挑,为什么不直接用弓箭将其射翻?

注意,这是整队突击,不是单挑!

牛金等三百骑突然出城,箭雨开路,直冲入敌阵中,吴军猝不及防,大乱。

但是三百骑陷于敌军数千人之中,终究势单力弱,况且吴军先锋数千人,也是精锐。

战斗一久,牛金的三百人马,便为敌重重围困,陷于白刃相搏的苦战之中。

长史陈矫等江陵留守将吏,皆在城头观战,待见牛金所部将临全数覆灭之危,众人等尽皆大惊而失色。

而曹仁却意气奋发,怒曰:“取马来!”

便欲亲自出城交战。

陈矫等大惊,与众人共劝曹仁曰:

“敌军势盛,锋芒不可当也。且弃数百人何妨,将军岂可以身赴之!”

曹仁坚决要出战,于是披甲执兵,与亲随骑士数十,急驰而出,直赴城外。

在距敌军百余步时,有一沟。

陈矫人等以为,曹仁作为守城大将,当驻于沟上,然后为牛金声援鼓气,已足够让牛金等人奋勇而战。

没料,曹仁却径直渡沟,率众骑士弯弓挺矛,直接撞进了敌人的军阵之中。

大将身先陷阵,部众自然人人奋勇直前。

吴军的包围圈被击破,牛金等人大部得以突出重围。

然后,在曹仁欲率牛金等回撤返城时。

却仍有一部曹军人马没有跟上,尚在重围中苦战,见牛金等出围,众人齐声大喊:

“将军欲弃我乎?”

于是,曹仁再次回马返身,率刚冲出重围的骑兵,又一次杀进包围圈中。曹军骑士们被主将曹仁的勇猛所激励,人人争先,所向披靡,直至将余部尽数解救得出,撤回城中。

此战,吴军伤亡甚多,而曹军骑兵只阵亡十数人。

吴军为曹仁之勇所震慑,士气大挫,不敢追击,也不敢贸然攻城。最后,退兵而去。

初时,陈矫等见曹仁轻骑出城,皆忧心忡忡,及见其返回,众人纷纷感叹曰:

“将军真天人也!”

于是,在曹仁身先士卒之下,江陵城中守军一扫惶恐,军心大振。

牛金,后来成为了魏国名将,官至后将军。

司马懿征辽东时,主力大将就是牛金。

曹操闻江陵之战,亦为曹仁之勇,大加赞赏,转封其为安平亭侯。

但是,这一场《三国志》记载中的经典守城战,虽然曹仁以大将之身,身先出战,但是,整场战斗,只有集体协作突击战斗,打的就是出其不意,以快制胜。

而决没有先喊一声“来将通名”,再好整以暇的一对一单挑这种荒唐事的。

古代的攻城战,守城方会派一悍将率领精锐步骑待命作为预备队,用于在关键时刻出城突袭。

比如在敌军攻城最激烈时,忽然从藏兵洞中杀出重甲步兵,或者打开城门出动骑兵实施反突击,摧毁敌军攻城嚣械等等。

这在兵法上叫作“无可战之兵则无可守之城”。

但是,这是集体战斗,依靠着整体训练水平,与严整队形才能取得胜利。而一般真的不会有单挑!单挑,那是演义虚构的。

如果特殊情况下,真有单挑。

那么也必定是首先用射箭,能用弓弩射击迅速而高效解决的事,是决不会用用刀子去近身肉搏的,这才是真正的战斗。

古代守城战是怎么打的,什么情况下守城将领会率一部精锐兵力出城迎战敌军?

兵法云;倍则攻之。

敌军既然来攻城,那么兵力肯定几倍于守方。以《三国志》记载为例,古代一座城池的守军,一般就是正规军数千兵力,而攻城方至少有二三万大军。

而兵力一万以上的军队行军,决不会一万人挤成一团拥挤着向前的,必然是分成前锋中军后卫,或者分左右翼,依次开进的。

那么,为了振作守军士兵的士气斗志。

守方将领会选择时机,趁敌军主力未至、前锋初到城下,立足未稳时,以精锐数百劲卒,突然出击,发动快速逆袭,趁敌不备,给予敌大量杀伤。而一击得手之后,就立即撤离,

这种仗,特点就是快,决不能与敌纠缠久战。万一撤离不干脆,敌军主力云集,那么想走也走不成了,就会全军覆没。

这样做之目的:是以首战告捷之势,挫败敌军锐气,为守军树立敢于以少胜多的信心,坚定守御之志。唯有这样,才能守得住城池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🎈 相关推荐

WinCE: prefetch abort
bob365

WinCE: prefetch abort

📅 07-31 👀 5590
大学生在校参军合适?还是毕业后参军更好?一文读懂这其中的区别!
门店引流比较有效的六种方法
网彩365平台下载

门店引流比较有效的六种方法

📅 07-22 👀 7383